
中国承建国际超深水油田关键装备交付启运
我国深水油气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央视网消息:记者7月13日从中国海油获悉,由我国自主建造的24套2000米级超深水吸力锚在珠海启运巴西,这是目前我国对外交付的应用水深最大的深海油气装备之一。
中国承建国际超深水油田关键装备交付启运
吸力锚是深水系泊关键装备,它像大型吸盘一样牢牢吸附在海泥中,实现海洋设施高效固定,被誉为深远海能源开发的“定海神针”。
本次交付的吸力锚设计水深超过2000米,是我国对外交付的应用水深最大的深海油气装备之一。吸力锚结构总重约2674吨,单体最大高达21米、直径达8米,而壁厚仅为25毫米,面临超大直径尺寸精度控制、超薄壁厚变形控制等诸多技术难题,对项目建造提出很大挑战。
海油工程巴西梅罗二期项目吸力锚建造项目经理王腾飞表示,项目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在国内首创超深水吸力锚卧式接长、立式总装调试建造工艺,创新采用“旋转筒体再吊装”总装方案,大规模应用三维扫描测量、有限元模拟测试等先进技术,实现质量合格率超过99.9%,精度偏差每米不超过1毫米,整体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据悉,本次交付的吸力锚将运往位于巴西东南部海域桑托斯盐下盆地的梅罗油田进行安装。
我国深水油气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作为深水资源开发的关键支撑,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深水油气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深水油气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吸力锚具有可高效安装、可回收复用、高承载力等突出优势,在深水油气田系泊中应用广泛。由于起步较晚,其研发制造技术曾长期被少数国外公司垄断。随着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步伐加快,我国积极推进深水油气装备现代产业链建设,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水下生产系统、系泊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深水油气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要突破。
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总工程师 李巍: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擎海”水下采油树、中心管汇、控制模块、管道连接器等系列化自主研发装备体系,打造了贯穿产品研发设计、总装集成、测试认证、示范应用全过程的产业链条,关键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
近年来,我国已成功建成“深海一号能源站”“海基二号”“海葵一号”等一批深水油气装备,海洋装备制造能力迈入超深水时代,并对外交付巴油P67/P70、企鹅等一批世界级大型深水油气装备,在国际市场擦亮了“中国制造”名片。